行業(yè)新聞

您在這里:

探尋隱伏礦體!四川省第三地質大隊“空地一體化”推進新一輪找礦行動

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,一架吊著“大尾巴”的直升機緩緩起飛,從空中俯瞰,高山大地盡收眼底。這是四川省第三地質大隊承擔的“丹巴石鍋棚子—竹子溝鎳多金屬礦普查”項目,首次開展“空地一體化”地質勘查,為探尋隱伏礦體找到了突破口。


野外工作


探礦遇堵點,向新而生迫在眉睫

丹巴縣是四川省重要的鎳礦產地,早在幾十年前就曾發(fā)現(xiàn)了楊柳坪鉑鎳礦床。但隨著找礦方向逐步向深部、高海拔、深切割等地區(qū)拓展,找礦難度不斷增大。受地形條件等因素影響,近年來丹巴縣鎳多金屬礦勘查程度不高。要想有所突破,就必須向深遠處探尋。


11月的丹巴山林深處,晝夜溫差20多攝氏度。早上8點半,裹著棉服的地質隊員秦躍和同伴們已到達海拔3000米的作業(yè)區(qū),他們忙著給從鉆井里提取上來的巖心編號。在原礦區(qū)的外圍,地質隊員們運用“就礦找礦”的老辦法,布設鉆孔勘探,按照既有礦探尋新礦源的路徑推進面臨很大困難。


四川省第三地質大隊地質隊員李美俄感嘆:“項目區(qū)范圍大、海拔高、深切割,上下高差千余米,多處懸崖絕壁,部分勘查區(qū)域常年積雪覆蓋,人力很難抵達。傳統(tǒng)的人工野外現(xiàn)場勘查,效率低,危險系數(shù)較高?!?/p>


空地一體化,破解“攻深找盲”難題

“攻深找盲”,創(chuàng)新找礦理論與技術手段,是探礦的破題方向。


既然地表物探難度大,何不到空中勘查?


46億歲的地球有個大磁場,不同種類的巖石,磁性各不相同,在礦產資源富集區(qū)域會產生特殊的磁場信號。鎳有磁性,何不嘗試采取航空方式空中電磁探測,借助一系列高科技設備,讀取細微的磁力差異,以此為線索探尋礦藏資源?四川省第三地質大隊項目團隊迅速調整方向,將目光從蒼茫地面轉向廣闊天空。


但另一個問題又隨之而來。川西不同于很多區(qū)域,這里環(huán)境復雜,航空物探方法鮮少應用,沒有成功案例,即使理論可行,能否達到預期目標,猶未可知。而且,如果引入直升機TEM(時間域電磁探測方法)、航空磁法等航空物探方法,對直升機性能、飛行技術要求明顯高于其他區(qū)域。


四川省第三地質大隊項目團隊反復研究,并經四川省自然資源廳、四川省國土科學技術研究院論證,確定在丹巴石鍋棚子—竹子溝鎳多金屬礦普查項目,采用直升機TEM測量、航空磁法測量結合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測量的“空地一體化”地質勘查綜合方式,一舉開創(chuàng)“空地一體化”模式在四川省政府性投資地質勘查項目中應用的先河。


“航空物探具有快速高效、適應地形能力強、探測深度大、對自然環(huán)境影響小等優(yōu)點,適合在復雜地形條件下,尋找具有磁性、電性等具有顯著差異的礦?!表椖控撠熑朔队聞倛猿植捎眠@種先立后破的方式,拉開了航空探尋鎳礦的序幕。


道阻且艱,抽絲剝繭攻堅克難

起步難,項目團隊就邀請專家外援、精密設備齊上陣。航空物探專家張永軍帶來了“大圓環(huán)”“飛鏢”,兩者共同構成為山體做“CT”的掃描儀,吊裝在直升機下方。


“大圓環(huán)”是航空TEM測量系統(tǒng)的發(fā)射線圈,直徑達18米,重400多公斤,通過向地面發(fā)射脈沖電磁波,在地下形成渦旋電流,進而產生二次感應電磁場。如果地下存在鎳等金屬礦產,會產生電磁異常,被圓環(huán)中央的接收線圈接收?!帮w鏢”是航磁探測系統(tǒng),用來測磁場。鎳礦等磁性較強,而沉積巖等磁性較弱,“飛鏢”用這種物理屬性來進行礦產勘查。


要想看清地下結構,直升機需要在指定區(qū)域,根據地形地貌特征進行超低空飛行,飛機的操控難度遠高于民航飛機。


“我們此次飛行高度在150米左右,也就是說‘大圓環(huán)’離地僅100米左右。不僅如此,整個飛行作業(yè)片區(qū),海拔最高4200米,最低小于3000米,高差超過1000米,平均飛行速度不超過每小時80公里,十分考驗飛行技術?!睆堄儡娬f。


數(shù)據甄別,走完物探“最后一公里”

“空地一體化”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(zhàn)略行動提供了新方法、新技術、新思路。


飛機收集測得磁場、電磁場等探測數(shù)據后,接下來的一個月是成功與否的關鍵。


項目團隊迅速轉變身份,從數(shù)據采集轉換為數(shù)據解釋。而數(shù)據解釋的關鍵,就是從龐大的數(shù)據中尋找分辨異常數(shù)據,從而進行巖、礦甄別。


“與周邊地質環(huán)境相比出現(xiàn)異常數(shù)據,就意味著這里極可能隱匿著‘寶藏’。我們會對異常區(qū)域進行研究,通過鉆探、采樣等地面勘查手段進行驗證?!狈队聞傉f。將航空物探與地面勘查相輔相成、互相配合、相互補充驗證,提高了辨識度和有效性。通過反演解釋后,再對重要異常數(shù)據進行地面查證,最終探明埋藏于地表下的礦產。


從裹著棉衣爬坡過坎到眺望一架直升機吊著“大尾巴”從停機坪起飛,緩緩飛向連綿起伏的深山,直到消失在視野盡頭,定格了直升機第一次升空的難忘時刻,記載了項目團隊安居高原、打破傳統(tǒng)、集智攻堅的日日夜夜,見證了航空物探這種相較于傳統(tǒng)方法,提高效率、節(jié)省時間的“空地一體化”科技賦能。


加快完成各項物探解譯工作,預測找礦有利區(qū),為后續(xù)鉆孔驗證提供依據,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(zhàn)略行動中再立新功,四川省第三地質大隊一直在路上。


來源:中國礦業(yè)報


Go to Top